发布时间:2024-03-22浏览次数:3930
2023年10月,广西投资集团旗下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集团子公司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中华跌打丸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九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华跌打丸的组方传承已有250余年历史,梧州制药的生产制作历史至今也有70年。一颗小药丸究竟蕴含着哪些中医药智慧和非遗魅力呢?
梧州,古称苍梧郡,地处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境内日照充足、山高林密,土层深厚,雨量充沛,气候温热潮湿,适合中草药的生长,是岭南中草药生产、流通的汇集地,广西中药工业的发源地。
中华跌打丸源于南少林寺古方“急性子散”,药方在清乾隆年间传入广西,并经由陈氏在梧州地区传播。陈氏后献方于梧州市中药厂,经调整组方后批量生产,成为今天的中华跌打丸。
中华跌打丸制作技艺运用中医学中所指的“使血脉流动,筋络宣通,则气机有冲和之致,而病自愈”的机理,遵循四气五味、君臣佐使、正治反治的独特法则,从内治入手,调节损伤局部之气血。药丸采用32味中草药,经清洗、干燥、粉碎、炼蜜、混粉、制丸等20多道工序制成。
中华跌打丸早在1995年就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之后入选《中国药典》,荣获“中华老字号产品”“广西老字号产品”“广西名牌产品”等称号,享有“中华民族医药瑰宝”的美誉。
梧州悠久的历史人文为传统中医药积淀了深厚底蕴,优质的生态环境为中草药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梧州也成为岭南中草药生产、流通的汇集地,广西中药工业的发源地。中华跌打丸从梧州制药的起家产品,发展为如今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离不开历代传承人和制药工匠对产品和制作工艺的传承创新。
上世纪60年代,梧州市卫生局牵头对组方进行调整,原27味药材组成的处方经增减部分药材后,形成了由金不换、田基黄、牛尾蕨、鹅不食草等32味药材组成的处方。梧州制药历代制药工匠发挥集体智慧,不断对中华跌打丸制作工艺进行革新,并于2017年引进了两套机械化联动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亿丸,且生产过程质量更可控。
目前,中华跌打丸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有200余人。第五代传承人雷洁萍与团队协作改进了产品包装工艺,由手工蜡纸包丸、入壳蘸蜡改为机械扣壳蘸蜡,增强其密封性及提升贮藏质量;并开展多项技术攻关,改善蜜丸的软硬度,使产品口感更佳。同时,她还创立了“雷洁萍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实施传、帮、带,培养制药生产线的多面手。
如今,中华跌打丸制作技艺由独特的传统手工作坊工艺发展为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还在传统大蜜丸剂型基础上,相继研发出小蜜丸、水蜜丸、水泛丸、酒剂等品种,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区、直辖市,并出口东南亚地区,产品年均销售过千万盒。
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华跌打丸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正通过厚植非遗传承人才基础、构建多样性的项目保护体系、设立专项资金等措施,加强对该非遗项目的传承、展示和保护。
梧州制药现有从事中药现代化生产工艺研究工作的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达300余人。公司在2022年设立中华跌打丸专家传承工作室,为传承人搭建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展示才能的阵地,旨在通过“传帮带”放大品牌效应,培养出更多的中医药先进人才和技术能手。同时,公司形成了完善的人才梯队,将传统师承与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相结合,将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现化化生产实践与科研创新成果相互融合,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现化中医药人才队伍。
梧州制药建设了面积为12万平方米的中华跌打丸生产车间,项目配备研发楼,拥有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6个自治区级研发平台,与暨南大学等5家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目前拥有96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形成了集历史展示、生产展示、文化交流、研学等为一体的非遗项目保护体系。
为了支持非遗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梧州制药设立专项资金,2021年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开展中华跌打丸二次开发、质量标准提升、现代药理药效研究以及新功效开发等科研实践活动,并加大项目的宣传力度,提升中华跌打丸“中华”商标的品牌效应,推动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未来,梧州制药将不断加强对主要传承人和传承群体的培养,持续开展中华跌打丸的质量提升工作,创新产品开发应用。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学术推广,不断增强中华跌打丸制作技艺的社会影响力,将这一老字号品牌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推动中药制剂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新生,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投资者联系电话:0774-3939022
办公室联系电话:0774-3939288